在我国,具有一定年代、历经岁月的长河却依然完整或局部完整的建筑被认定为古建筑。它们代表了那个年代的建筑工艺水平和建筑材料水平,对建筑史的变迁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年代上讲,古建筑通常是指清代(含)之前的建筑。
利用现代的施工工艺的材料来达到古建筑的外观效果的建筑称为仿古建筑。它与古建筑一是材料上不同,仿古建筑大多使用现代建筑材料,如水泥、混凝土等;二是制作工艺不同,有的仿古建筑设计、施工时,对一些榫卯结构进行了简化,没有按照传统工艺制作;有的仿古建筑会使用一些钉子这类的现代材料进行加固,在古建筑中则很少使用;三是仿古建筑大多形似,而神不似。现在建造仿古建筑大多追求经济效益,从而没有像古建筑那样精雕细琢,这从细部雕刻件中较能反映出。有的仿古建筑设计虽然严格按照法式进行设计,但在施工时,却因成本和作业人员水平的差异,完工效果不好,从而造成形似,仿古建筑工艺,而神不似的感觉,体现不出时代风格和建筑技艺,也体现不出一种古建筑所应有的那种古朴风韵。
特征一 、屋顶造型特殊 翼角翘起是中国古建筑屋顶的显著特点之一 翼展的屋顶造型“如鸟斯革,如翚[huī]斯飞”《诗·小雅·斯干》“上尊而宇卑,则吐水疾而霤远”《周礼·考工记》就是对屋檐翘角的描述。 特征二 、崇厚高大的建筑台基 近代建筑宗师梁思成先生指出中国古建筑具有三段式特征即台基、屋身、屋顶三方面,台基就如人的双足,承托着屋身和屋顶通过台基的尺度可反映出建筑的等级。 特征三、装饰部件、木装修 中国古建筑大到结构部件、脊吻、瓦当小到门窗、门环、角叶都具有很鲜明的装饰形状或图案这些装饰装修构件多为玲珑剔透的木刻造型,仿古建筑工艺,传统建筑木装修无论在工艺技术和艺术各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以木结构为主体的中国古建筑中装修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镬耳屋是广东岭南传统民居的代表,多用青砖、石柱、石板砌成,泉州古建筑工艺,外墙壁均有花鸟图案。因其山墙状似镬耳,仿古建筑工艺,故称”镬耳屋”。据说镬耳状的建筑防火和通风性能良好:火灾时,高耸的山墙可阻止火势的蔓延和侵入;微风吹动时,山墙可挡风入巷道,进而通过门、窗流入屋内。其建筑特点是瓦**建龙船脊和山墙筑镬耳**,用于压**挡风。“镬耳屋”一般为砖木结构,青砖(麻石)砌墙,阶砖铺地,红、白石板铺天井。从正面看两边高耸的墙体呈镬耳形,从侧面看就像一个“凸”字,屋两边的镬耳,其结构从檐口至*用两排瓦筒压**并用灰塑封固,处理收口的工艺,是整座建筑工程难很高,造价较贵的地方。在明清时期,一般是出过高官的村落或有功名的乡绅才有资格在屋顶竖起镬耳封火山墙。镬耳屋象征着官帽两耳,具“独占**”之意,也是家境殷实的象征。后来,只要是发了财的村民,都会建造一所镬耳屋以显示其富有与气派。